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星象学专业大学排名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东南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星象学专业大学排名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天文学专业世界大学排名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4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天文学和相关数理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的天文实测和理论分析能 力,能在天文、航天、测地、理论物理、空间和地球物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科 学普及等方面工作的理科创新型或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天文 观测方面的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相关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 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科学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天文学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工作所需的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扎实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进行天文观测的基本技术和 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在天文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或在空间环境与深空探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 能力和一定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6.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天文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热物理、电磁学、近代物理基础、理论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 学、数学物理方法、天体物理基础、天体测量学基础、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实测天体物理、 恒星大气等。
核心课程示例:大学物理(128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统计物 理(48学时)、电动力学(64学时)、量子力学(64学时)、普通天文学(112学时)、普通天文学实 习(16学时)、天体力学基础(48学时)、球面天文(48学时)、实测天体物理(64学时)、实测天体 物理实习(32学时)、理论天体物理(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文观测实习、早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天文学实习、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普通天文学》、《天体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恒星物理基础》、《计算天文学入门》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政府、事业类单位:天文观测、星象研究。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天文学专业就业方向
天文学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群众科普、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天文学专业学生一般有两种选择:毕业生考研方向:有志于从事天文研究的学生,可以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将来献身于科学事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
天文学专业就业前景
据了解,国内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学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仅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所,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可以说,天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研究和扎实的理科功底的学科。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我国仅有5所高校设立天文学本科专业,他们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5所。
南京大学,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 中央大学 ”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全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把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机构,也是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是中国近代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大学,最初也是当时的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建立之初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民国元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 太平洋大学 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1958年,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院系有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等。2015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2015》排名第4位。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0年,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国家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厦大校园依山伴海,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从2012年12月17日起,游客到厦大得看时辰,还要带二代身份证。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中国大学20强。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
天文学是研究距离、光度、重量、速度、运动等等方面的科学,并用望远镜等仪器作为的观测的基础, 星象学
因此被视为“客观”的科学。而星象学则被称为“主观”的科学。因此,星象盘的绘制,实际上是属于“天文学”的范畴:而对出生星象盘所作的判断或诠释则是属于“星象学”的过程。百度地图
宁铂的人物事件
中国30年前曾经出现第一位神童,名叫宁铂,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但是宁铂最后却选择了出家修行。
前中国副总理方毅眉头深锁,和他较量围棋的正是当时轰动全中国大陆的天才神童宁铂,因为一封推荐信,1977年当年才13岁的宁铂成为中国第一位破格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不过拥有诗词、医学、围棋等多项专长的宁铂,当时和同一批少年班的天才神童一样,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身心无法调适,这对宁铂的未来产生了极大影响。
宁铂说:“并不是‘神童’(身份)害了我,这一点的话,我做为过去的经验,不管是怎么样,做为我人生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这点给我的体会很多,使我认识了很多东西。” 虽说不后悔进入少年班当天才神童,但之后的宁铂却有三次报考研究生,三次都因为各种理由退出,甚至连考场大门都没踏进。神童的大帽子让宁铂恐惧失败。宁铂同学周逸峰说:“进少年班,在当时来看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一个人在这种荣誉感之后,如果用得好是一种动力,用不好它就是一种压力。”太多掌声、太早承受压力。
宁铂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1998年参加电视节目录影,2003年宁铂做出人生重大决定,出家当和尚,在世人的期许当中销声匿迹。
“中国第一神童”
1965年,宁铂降生在江西赣州市一个普通家庭。宁铂在1978年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称这个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很早就表现出一些天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5岁,他在赣州提前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没多久随父母下放,去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产队。那是“文革”岁月。在采访中了解到,宁铂当时没学可上,在家待着“乱翻书,翻大人的书”。他翻阅中医书,很快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时年9岁。父亲宁恩渐逐渐意识到儿子智力超常。还有一个有待确认的说法:宁铂六七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吃过一些滋补品,据说营养补剂促他早熟,他在11岁就进入青春期。他显得比同龄孩子“沉静、坐得住,自控能力强,学习更自觉”,另一方面,他确实较早对异性产生兴趣。一位培养了近20位“少年班”大学生的退休教师说,宁铂的基础其实打得并不扎实。
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他为大学生,并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1979年,少年班学员开始选系,宁铂说科大没有他喜欢的系,要求调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被学校拒绝,他只好选了理论物理作为专业,但把爱好转向了星象学、宗教和气功。
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19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助教。
1998年,宁铂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拍摄,在电视上猛烈抨击神童教育。2003年,宁铂出家。
宁铂与少年班
1976年“文革”结束前,李政道教授给中科院写信,要求快速恢复发展科技、教育,得到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赞同。
1977年10月末,宁铂父亲宁恩渐的朋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给方毅副总理写了一封10页长信,举荐天才少年宁铂。11月3日,方毅副总理将此信转给当时的中科院下属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上有批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一句口号,少年班的气候初步形成。
信寄出10天后,中科大两位老师抵达江西,到宁铂就读的赣州八中面试。考的是数学,同时参加的还有两位早慧少年,宁铂得了67分,排名第二,第一名80多分,第三名64分。宁铂90年代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当时抽考物理他肯定最差。他不明白比他分别大几个月和1岁的两位同学为什么没被录取。
1978年初,宁铂受到方毅副总理接见,两局对弈,宁铂全胜。当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之一,就是江西“神童”宁铂的传奇,配有他与方毅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
1984年,邓小平接见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谈及前3届少年班学生的优异表现:70%读了研究生,其中有16岁就获博士学位的。丁肇中赞叹道:“这在国外是少见的。”
“破格提拔”在1984年下半年面积扩大:从中科大一所高校扩展到13所高校,其中有北大、清华、华中工学院、吉林大学等等。与之配套,全国省级重点中学开始为少年班输送优秀学生,当时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天津耀华中学、沈阳育才中学、无锡天一中学。后来逐级向下,触角伸至小学。
于是,挂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跟中学生一起竞赛,个子短小的中学生跟大学生进一个课堂成为美谈,舆论异口同声,社会积极响应,恨不得家家出个神童。
“仔细想想,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跟当年的‘大干快上’、‘放卫星’、‘三年赶英超美’有相通之处,跟现在有些人抱怨的‘这国家跟打了鸡血似的’也是有血缘关系的。直到这几年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平衡、理性才纳入国家和人们思考的范围。但是在当时,舆论是一边倒的,就算基层教师发现了一些类似‘拔苗助长’的问题,提出过一些质疑,也被大环境的声音淹没了。”一位当年给少年班学生开过小灶的中学物理老师说。
2004年校方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办27年来,共招收1134名少年大学生,在已毕业的942人中,85%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并涌现出如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说明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都是很高的。”中科大的校史陈列室里,已是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位居醒目位置,在几张有宁铂等人出现的图片下方,他们被统称为“少年班同学”。
宁铂的同学们
1978年3月,14岁生日还没过的宁铂走进中国科技大学校门,成为中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中声名最响的一个。同一批进校的少年大学生还有20人,如谢彦波(入学时仅11岁),申喻(当年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有这样的报道:年仅14岁的初中生申喻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提前1小时交卷,却夺得第一名。科大三年级时,发现并修正了大学线性代数教科书中一类定理证明的错误,引起教授和校方重视,此事由新华社报道,并附申喻与教授们手捧书本的照片,后为各地报纸转载)、谢F(现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郭元林(现任清华紫光集团总裁)。 1979年,年仅13岁的张亚勤入校。他后来回忆说,1978年,他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篇报告文学,讲的是“神童”宁铂的事迹,看完后他激动了整整一天,整晚睡不着;几天后,他跳了级;6个月后,他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他在科大默默无闻,后来赴美留学,获乔治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担任过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如今是微软全球副总裁。2004年,他与科大校长朱清时一起出现在上海,应对自如,只是早生华发。值得注意的是,1978-1979年,中科大试办两届少年班都采取学校派人亲自面试,自出考题、破格录取的模式,没有参加高考。到1980年,少年班选拔一律通过高考,然后学校复试筛选。“这等于说,对于那些有天赋、有专长的孩子,最后还是用应试教育这一套,用高考这把尺子去衡量。”那位培养了近20位“少年班”苗子的老教师说。当年所有的大报、杂志上都发表过这样一张照片: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这个葡萄架有段时间成为科大新生和来宾必瞻仰之处。80年代,所有被归入“少年预备班”或“实验班”的神童苗子都记熟了宁铂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此外还有谢彦波、申喻、干政……许多家长也时不时拿一张珍藏的剪报出来吓唬自家天资平平的孩子:“你看看人家!” 事实上,宁铂入校后并不愉快。1年后他就告诉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当时他被安排攻读理论物理――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而他在赣州八中时就不喜欢物理。汪惠迪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按照宁铂本人的兴趣将他转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但是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多年以后,退休的汪惠迪告诉记者。从正面理解,科大将宁铂看成本校的“荣耀”,实际上已经将他当作“棋子”――尽管这些词语可能有失厚道,或者也有违主事者的初衷。
启示
从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后离开科大,25年里宁铂做过许多次“离开”的挣扎,无一成功。他必须服从人们安排好了的事,父母、师长、学校、国家,满足媒体围观一位神童的嗜好,譬如他的“七步成诗”;他必须压抑16岁甚至更早即已到来的青春期的骚动,不能说,也无处求教,因为他是宁铂;他还必须无数次与“分数不理想”的现实搏斗,他确实聪明过人,但他的分数与神话不符,这让有些人觉得“宁铂已经不行了”。
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在对天文学的求学之路阻断之后,他转向了对神秘的“星象学”的研究。有老同学反映,“当时他就神叨叨的。”
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又是一则抓眼球的新闻。同年,他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前进了一步,完成了体检,随后又放弃了;第三次,他又进一步,领取了准考证,但在走进考场前的一刻退缩了。后来他对别人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但汪惠迪老师和许多人一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惧怕失败。如果一个人被反复告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这种选择属于正当防卫。事实上,没有人能够还原宁铂当时承受的那种“光荣”之下的压力。
1998年,宁铂与程陆华结婚,然后生子、给儿子喂奶、烫尿片、去菜场买菜……婚姻生活似不和谐,于是他醉心于研究佛学。2002年,他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被学校领回去;一年后,他“成功”遁入空门。在此之前,他引高尔基一句话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
宁铂曾经说,自己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决不会再读少年班。“我的那些同学,今天有的很棒,有些很平常,还有的不怎么好。”张亚勤认为就为这些当年的神童下定论为时过早。“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大家的标准不一样。我们这些人才30多岁40出头,这个年龄很难讲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宁铂以后成为一位高僧呢?”
一个行业的成功者,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们不能只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人是否值得存在并不是用多么成功来决定的。
以上就是星象学专业大学排名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网。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星象学专业大学排名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本文标题:星象学专业大学排名 星象学是一门专业吗?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14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