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双一流建设离不开教师这个“第一资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双一流 建设,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也需要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更新和优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等等。但是,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如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才会非常明确地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体现了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抓住当前深化教育深化改革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增强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的关键
教师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关键。经过“211工程”与“985工程”的建设,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阶段。从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我们也从过去的增量改革,发展到了一个存量改革的阶段。显然,这种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逻辑,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在这个阶段如何增强高等学校的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是一个关键。其中,教师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第一位战略资源。
将教师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有利于深入解读分析办学质量变化中的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大学的办学过程被简单地误认为是一个单纯的投入――产出的关系。人们按照一种非常简单的线性思维的方式,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简单粗暴地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联系起来,而没有仔细考虑整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没有认真地研究这种投入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投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变量和边界条件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它们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针对这种现象,有的学者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所谓层次区分的理论:这个理论的目的正是要分析并说明学校组织在教育投入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而且在这种研究模式中,研究者比较多地关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整个研究的流程也就从单纯的投入――产出,转变为投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显然,这个理论模式开始注意研究学校组织系统中各种教育资源如何通过教师这一中间变量,而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尽管这个模式对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教育过程,学校内部的领导、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与效能、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期望、校长的负责制,以及其他学校的组织条件等同样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顾及不够,因而学者们也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它的合理性在于,把教育资源的投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因素,包括时间、材料、技能等。同时,根据这些资源在不同的教师和课程中的投入,进而分析与建构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理论框架,因而能够更好地解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许多的教育社会学家已经比较含蓄地接受了这种层次区分的理论,并且将它作为一种研究的框架。在他们看来,“层次区分理论对于解释具体的教学资源比如时间、材料以及明确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完成某一单元的授课,都能行得通,对有明确规范课程内容的问题,比如早期阅读教学,尤为适用。”(《教育社会学手册》,第55~56页)例如,有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教师对学校组织有一种比较强烈的认同,那么,他就会有非常强的责任感,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教师参加一定的职业团体,那么这种组织特征也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比较多的创新,包括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换句话说,这个理论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过程中的直接作用,而其他的投入因素常常都需要通过教师这一高度关联性变量而发挥其边际效应。
虽然这种层次区分理论是一种普遍性的学校管理理论,但它对大学尤为适用。因为,从大学管理的理论与现实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往往是一个组织结构非常松散的社会组织。虽然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与规定,存在相关的程序与条例,包括各种各样的制度性因素,但这些因素在这个组织结构中的联系是非常模糊的,其效果也常常是某种定性的估计或判断,而缺乏准确的评价。由此,大学中的学术评价常常也是充满了争议。甚至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成果水平的评价与认知,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家公认的一点是,大学教师的教学涉及高深知识的探索、生产与传播,是一种创新性的头脑的精神性活动,而且,它关系到一种对未知领域的认识。而这种活动很难说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中,教师在学术活动中的“自由裁量权”比中小学教师更大,他们学术活动中的自主性也更广泛。从大学管理和内涵发展的角度说,大学教师在增强大学的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作为“第一资源”给资源配置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参考这种层次区分理论,这种“第一资源”对于大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与实践意义。正是由于教师在大学中属于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战略资源的特点,如何管理和配置这种“第一资源”也是大学管理与改革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模式。我认为,这里所谓的“第一资源”,并不单纯是重要性的先后,或者是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等等。它最核心的政策和实践含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大学建设发展中新型的资源配置模式:即按照教师配置不同的教育教学资源。显然,这对于大学的传统资源配置模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如何协调好自主性与组织性、差异性与统一性等矛盾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世界性难题。而这也正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许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在综合改革的规划中,纷纷将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首要任务与重点工作,也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知。而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也恰恰是反映了教师这个“第一资源”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所具有的高度关联性。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双一流建设离不开教师这个“第一资源”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本文标题:双一流建设离不开教师这个“第一资源”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3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