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招生 >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

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昨日,记者回访“北约”“华约”笔试现场——广州六中,发现写着“2012自主招生”的大红横幅已被撤下,校门口业已取消车辆限行,这仿佛在告诉人们,由“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导演的“三国杀”告一段落。然而,这场“大战”带给人们的思考却从未间断。从考试题型、考试题目再到联盟方式等等,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这种考试还是统一的好,否则我们做老师的,都不知要如何训练学生备考。”12日上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站在“卓越联盟”自主招生笔试广州考点的现场,边向正在考试的教室里张望,边摇着头说。

  竞争激烈依然是应试教育?

  两天前,这个不愿具名的老师就带领自己学校10多个考生从外地赶到广州,参加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提前预订宾馆、包车、照顾学生,这些天可把老师忙坏了,尽管他说,当十几个孩子的“保姆”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每年就这么一次机会,想要拿到高考的‘优惠’就指望它(自主招生考试)了。”

  “为学生准备自主招生考试”“作为高考的‘优惠’”……老师的一言一语,不经意间透露出许多现实和无奈。今年,共有6万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广撒网”、“打酱油”的现象屡见不鲜。从何时起,自主招生也与强化训练班、题海战术相挂钩,成为高考“加分”的踏板,让高三学子为之四处忙转、疲于奔命?

  “想要机会就多试一次,想减压就不要参加,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认为,自主招生考试强化训练没有太大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平时的积累,并非短期强化能练成。

  有人批驳这样的自主招生考试违背了高考改革的初衷。高考依然是“指挥棒”,学生是为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而“奋战”自主招生考试。一位专业人士更直言不讳地说,这种“有你没我”的生源恶性竞争,让学生疲于奔命,会加剧自主招生改革步入应试教育后尘,加重考生的负担。

  考题是否要“高校特色”?

  不仅如此,大量考题指丧失高校特色,题型“拷贝”高考,以往的“神题”不见踪影……这些似乎成了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的“把柄”,为人们津津乐道,并毫不留情地批驳自主招生考试已经沦为“小高考”。有网友尖锐地评价,“自主招生下降到高考水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自主招生联考之前,通常是各大高校名师自己出题。当时涌现出很多令人“惊艳”的题目,例如极具“北大风”的对联“博雅塔下人博雅”。又如去年,“北约”作文题无端给出一句鲁迅笔下的句子“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要求考生就这句话展开联想写作,不少考生彻底被搞晕。然而联考后,“高校特色”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

  今年,那些让网民津津乐道的“神题”集体“失踪”了。很多考生普遍认为,“题目跟高考题型差不多”,“中规中矩”,甚至有些题在平常的训练中就出现过。考试期间,连一向捕捉最新热点的微博上,关于“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考题的讨论也冷冷清清,今年的考题显然没有在网友心中激起涟漪。

  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有没有偏题、怪题、“神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考试标准的统一,即全国自主招生只设计一张卷子。他说,现在中国组成了三大联盟,“华约”“北约”考题偏向竞赛型,“卓越联盟”工科味道太浓,复旦大学自立门户,考题则是全面型,而且还有“北大风”等各种“高校特色”,“这些五花八门的考题,把学生都考晕了,中国自主招生考试的秩序也很乱。”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在其博客上说,自主招生笔试不需要“高校特色”,却可以效仿西方把握录取特色。他认为,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并不体现在笔试的自主性中,而是体现在如何根据已有的评价依据,结合学校的招生要求,以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学生素质。

  吴颖民向记者介绍,“美国学生考大学,并不参加大学各自举行的笔试,而是参加统一的SAT或者ACT,而后高校会以申请学生的SAT(或ACT)成绩作为参考,同时还根据学生所在高中的推荐信、学业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种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录取。”他认为,自主招生真正与高考录取相分离,实现多元录取,这是最终的方向,但这条路非常漫长,“高考多元的评价体系和单一的评价体系要此消彼长,不能变得太快,不能没有,也不能一蹴而就。”

  不利于农村考生竞争?

  陈同学来自汕头澄海市的农村,他是所在县级中学推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两名同学之一,报考浙江大学。等陈同学入场考试后,陈爸爸对记者表示他的担忧,他说:“相比城市重点中学的考生,像我儿子这样来自县级中学,尤其是农村籍的孩子无疑处于竞争劣势。”

  记者蹲点这两天的笔试现场,仅遇到极少数的农村考生。前来赴考的农村考生,基本上是县级及以下中学推荐参加的,而校荐名额通常仅有1—2名,非常有限。

  “自主招生考试对农村考生不公平”,这些从自主招生考试诞生以来就被人们常挂嘴边的言论,至今仍未消停。即使在今年,教育部强调,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应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当倾斜。

  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纷纷出台向贫困地区及贫困考生倾斜的自主招生政策,以帮助农村子弟“展翅高飞”。北大率先实行“学院自主招生”新试点。

  “所谓向农村倾斜的招生比例,对于维护教育公平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如,它们搞‘校长直通车计划’,其实只是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根本没有惠及农村孩子和改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的现状。”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否则农村子弟“上名校”会越来越难。

  何时真正实现招考分离?

  “学习欧美高校自主招生方式,真正实现招考分离。”这个想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为何迟迟未见起步?在我国,对于自主招生考试这个相对于高考年轻不少的选拔人才方式,人们有着无尽的期待,但同时,却又显现出普遍的焦虑感:“高校关起门来按照自己的标准,用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这其中一定会被某些利益集团操纵”。这是为什么?

  吴颖民完全否定这种看法,“人才评价能全部用钢尺量化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国家的人看到高考只按一张考卷一个分数来评价人才的问题和缺陷,却又对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表示反对,这是不利于高考改革的。”

  “一说起引进西方自主招生方式,人们就想到腐败。”吴颖民说,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社会的诚信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感强烈,他认为,这正是我国高考改革迈不开步子的根本原因。

  他介绍说,国外的招生考试事实上有不少主观成分,只是对于这种区别对待,外国人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我们国人的心态就很有趣,认为每个人都有一致的机会才是最公平的。大学招聘人才主要看素质,那不是用单纯的数字可以判断的。”

相关阅读:

2012自主招生笔试“写字题”难倒不少学生

应付自主招生考试:老师推荐信变学生自荐信

2012年高职院校自招 安庆市计划招生400人

2012自主招生普通高校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责任编辑:
本文标题: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60929.html

与“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