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招生 > 自主招生

当自主招生遇上高中会考:尴尬还是坦然?

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当自主招生遇上高中会考:尴尬还是坦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主招生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考试,它所考查的内容和范围非常有限。基础教育中应当教、应当学的东西,高考没必要也不可能都考。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客观现实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几乎都把终极目标对准高考,高考不考的,中学很可能不教,学生很可能不学。这一点,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潜规则”,而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硬道理”。

  虽然不像6、7月份的高考话题那么集中、那么热烈,但岁末年初的高校自主招生同样牵动公众的神经。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一路走来,历经了“七年之痒”,即将迈进第八个年头。

  眼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并不太多,政策的弹性和灵活度还不太大,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但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改革对现行高考制度和教育生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却不可低估。

  靠什么来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改革。高考怎么改,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导向和示范意义显得非同小可。

  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换句话说,是为了打破以考试决胜负、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拔模式,让各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对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却不能有效使用,有的甚至不敢用、不会用。在自主招生时,不情愿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信任综合素质考查,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自主招生依然在应试教育设定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样的导向作用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自主招生很快形成“围剿”之势。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开办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强化班”、“提高班”、“名师辅导班”应运而生,各种解析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教辅出版物开始盛行。于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指挥棒,变成了另一种应试教育的“指示灯”。

  上世纪90年代初,高中会考开始在全国推行。根据当时的制度设计,此举旨在用水平考试取代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可是十几年过去,高中会考几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考试,没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考试负担,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会考的结局和命运固然值得反思,但当下更应关注和研究的,是如何用好高校自主招生这个指挥棒,别让它像高中会考一样违背改革的初衷。

  推荐阅读:

  2010北京高中会考:外省回北京及社会考生12月8日补报  

  北京2010年春季高中会考时间表  

  2010年福建高中会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  

  北大招办披露2010自主招生部分面试“攻略”  

  老师提示2010自主招生:应考无需刻意准备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当自主招生遇上高中会考:尴尬还是坦然?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责任编辑:
本文标题:当自主招生遇上高中会考:尴尬还是坦然?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61614.html

与“当自主招生遇上高中会考:尴尬还是坦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