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招生 > 保送生

复旦高招办主任眼中的“自主招生”

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复旦高招办主任眼中的“自主招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写进了十七大报告。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表示: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招制度改革的趋势所在,但这一改革如何有序健康进行,使得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还需进一步加以探索。

  上海是全国综合教育改革试验区,复旦大学一直以来都站在我国高招改革探索的前沿。自2006年开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全国拉开了“自主录取选拔改革”的大幕,推动了各地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郑方贤说,与过去的高招制度相比,自主招生改革至少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一是调动了高校对人才选拔的积极性,以往高校在生源选拔时,只是被动“招生”而非“选拔”,即以往教育主管部门只需确立各档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高校只需负责将上线的学生一一“揽获”,改革以后,高校为了选拔适合自己院校的学生将不惜成本,开始思考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二是自主招生重构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高考招生时,学生只是拼分数以考取重点高校为最终奋斗目标,而改革后,学生在申请入学的过程中先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所报考的学校,参与感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在自主招生面试过程中,复旦教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增强了复旦教授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交流使学生率先感受到校园特有的文化。

  2006年,复旦大学“面试”招收300名学生,高考首次与录取脱钩。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我国68所高等院校进行此类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郑方贤说:“自主招生的学校多了,我们不仅要制订好各项规则,更要严格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我国自主招生改革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多年来,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改革一直是全国各地高校学习和效仿的模式,郑方贤却依然不停地思考着高招制度改革前进的方向。他说,自主招生改革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当以往“清晰的分数选拔”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选拔”后,众多高校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如何在高招制度改革进行的同时处理好改革和“减负”的关系?如何让高校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相配套?“这些都是我们在自主招生改革取得初步成果以后,接下来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郑方贤说。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复旦高招办主任眼中的“自主招生”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责任编辑:
本文标题:复旦高招办主任眼中的“自主招生”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83294.html

与“复旦高招办主任眼中的“自主招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