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招生 > 艺术特长生

艺考分享:那些艺考者的故事(组图)

今天,东南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艺考分享:那些艺考者的故事(组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招,你拿什么来诱惑我

近两万名考生聚集在山东省济南舜耕会展中心进行美术考试。CFP供图

 

浙江传媒学院在南京举行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这些“艺考族”们为了追逐梦想,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考场内的委屈,走南闯北也要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CFP供图
 

  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力因素,80%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智商、天赋等先天带来的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情商、意志、习惯等后天培养起来的因素。这话同样适合于走艺术之路的人。一个有志于在艺术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天分,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眼下,成千上万的艺考大军,不说百分之百的有功利目的,至少很大一部分人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高等学府,希望谋一个好的职业。但是看看那些痴迷于艺考的同学,大部分人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希望家长和考生理性一些:没有天分和兴趣,艺术之路是走不通的。

  2012年艺考现场惊鸿一瞥

  2月1日,山东艺术学院36个专业同时开始接受考生报名。早上7点半,枣庄考生小李就来到该校操场排队等待。直到上午10点45分,小李才走出操场出口,开始新一轮等待。这是一年一度的艺考大军“开战”的序幕。

  上午8点55分,记者来到山东艺术学院老校区操场,这里已经是一片“人海”。记者注意到,所有报考的考生首先要来到操场排队。整个操场按照专业类别划成10个区域,相应专业类别的考生到指定区域排队等候。排队最长的是最北侧的专业类别,是表演、播音、导演、戏文4个专业类别,这条队伍已经自西向东排到操场东边的跑道上,又沿着跑道向南排了二三十米。艺术设计专业、戏剧美术设计等专业的队伍也排到了东侧的跑道上。截至当日晚,已有近万名考生报考该校。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考生仍然挤向艺考路。这些十七八岁的帅男靓女涉世尚浅,他们了解艺考背后的心酸吗?知道艺术之路的艰辛吗?他们是否做好了为艺术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呢?带着这些思考,记者采访了几位“老艺考生”,听听“过来人”讲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或许对当前怀有不同想法的考生有所启迪和教益。

  参加了16所学校的艺招考试

  王猛,男,24岁,2007年艺术考生,2011年7月毕业于烟台某大学文管专业,现就职于济南某宾馆。

  “艺考的难忘经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是刻骨铭心的。”这是王猛见到记者开门见山说的第一句话。王猛是2007年走艺考之路迈进大学校门的。那年山东考生多达64万,有14万是艺考生。由于自己对美术和音乐几乎一窍不通,只好选择文管专业。因为艺术考生多,报考学校多,所以“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他清楚地记得,进了2月份就马不停蹄了。2月10日去北京,参加中国戏曲学院面试和北京电影学院初试。2月16日到潍坊,报考西南大学。2月19日早上去北京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复试。2月22日到济南,报考沈阳大学。2月24日到青岛,报考湖南师范大学……奔赴一所所学校就像走马灯。

  从2月10日开始,王猛在北京参加考试,等待发榜,再考试,再等发榜。住在学校附近价格便宜的小旅馆里,吃饭吃七八块钱的盒饭。到2月18日转战到潍坊参加完西南大学的考试,他实在有些想家了。

  2月18日刚考完试,王猛没在潍坊住下,直接回了临沂老家。“想家了,回了家一趟。下午考完试才出发,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7点,我妈值夜班,没见上,就我爸爸在家。晚上,爸爸给我做了几个菜,我猛吃了一顿,吃完就睡了。早上六点,又赶紧起床赶去北京的长途汽车了。”

  在艺考过程中,除了多地奔波感觉很累,王猛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考生多。报考中国戏曲学院时,初试有几千人报名参加。而在济南考点,王猛更遭遇了一场考生太多带来的疯狂考试。

  “那所学校在山东只招15个人左右,结果3000多人报名,平均每200个人才录取一个。考试那天,考点学校的操场上全是人,都在排队等着进场。结果开考时间到了,还有一大批人没进考场。”王猛也在其中。

  开考将近1个小时后,这批考生才被领进学校的一个礼堂,密密麻麻地坐下,人挨着人考试,而发下来的试卷更让人吃惊。“我一看,竟然就是一份普通的高中语文试题,连一个成绩平平的高中生也难不住。”试卷答完后,考生们又每人写了一篇作文,就算考完了。

  “本来考试时间就安排在下午5点半开始,晚上8点结束。我们耽误了一个小时,将近晚上9点才完成任务。”说起这次疯狂的考试,王猛觉得荒唐得很。

  “文管专业与其他艺考专业不一样,考试内容太广了,我们有六七本厚厚的课本,光上课记的笔记就有好几本。考完试闲着的时候就再多复习一些。”王猛跟两位同学同行参加艺考。3个人有一个相同的感受:这将近20天,写文章都快写吐了!

  每次考试要写好几篇或长或短的文章,有影评、有散文、有小说,还要雷打不动地写一篇作文。“开始还行,到后来脑子就麻木了,感觉把身体里的东西都掏空了,没有东西写了。越写越不知道自己写什么。现在一说到写文章,都要吐了。主要的原因还是休息不好,开始的时候还行,但是后来基本上隔一天考一次试,或者每天都要考一次。休息不好脑子根本不转!”

  屈指算来,王猛前后共参加了16所学校的考试,累计行程一万多公里,花费近3万,终于考上了一所海滨城市的本科院校。“总算谢天谢地了!”他现在还觉得有些侥幸。

  相比艺考,求学变得容易多了。好像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转眼4年的学习生活就结束了。但接下来的最大麻烦就是艺术毕业生求职太难。

  “自己既不能文又不能武,一点特长都没有。”王猛显得后悔。他说,现在有实用技术的很好就业,但自己学的是文科;到报社电台网站去吧,一考试就比中文和新闻专业的落下一大截。他6个月跑了9个城市,参加了13个招聘会,向25个单位求职都没有成功。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想通了;就到济南某宾馆干吧,这个宾馆前身是军队招待所,比较正规,给交“五险”。因为该宾馆规定:“新员工必须从基层岗位干起。”虽然自己是本科毕业生,但也得干端盘子洗碗的活儿。现在干了半年了,已经习惯了。

  “不受磨难不成佛。磨难是最好的老师。我再也不会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了,更不会急功近利,专走捷径了。”站在记者面前的王猛,已经很淡定、很成熟。

  王猛说

  我的老家在山东临沂。父亲是一位地质勘测技术员,长期在山区、湖区和老区跋涉,我读书基本上是流动式的,转学多少次,都记不太清了。所以,各门功课都没有学扎实。记得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只考了405分。

  这是个专科成绩,在山东几乎与本科无缘。这一来引起了父母的重视,父亲面见班主任后,紧急召开家长会商量对策。父亲不容置疑地说:“专科毕业在地质系统再找人也安排不了。还是曲线救国吧艺考文化成绩低,转学艺术吧。”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第一步。我那是学艺术的料啊!我有的是力气,缺的是艺术细胞。唱歌几乎五音不全,画画基本不入门,我在老爸威逼下半路出家改学艺术,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在尝试美术和主持不行后,又改成文管。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喜欢学机械、学开车。从小我就喜欢汽车,我的小汽车玩具能装一麻袋。如果家长从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着想,就不会这样为难孩子了。

  现在,艺考有些降温,但还是仍然有些家长不够理性,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我说句掏心窝的话:没有天分和兴趣,千万别走艺考路。

  他就是当年的“大衣哥”

  郑铁柱,男,25岁,2007年艺术考生,2011年7月毕业于天津某大学音乐专业,现就读北京某高校音乐硕士研究生。

  在艺术考生这个庞大群体当中,也有天赋好兴趣浓能吃苦的,泰安郊区大汶口的郑铁柱就是一个代表。“他生长在农村,父辈都是种地的,家庭并不宽裕,没有什么艺术教育的条件,他的成长真是全凭自己的兴趣和执著,就像当年的‘大衣哥’。”郑铁柱的小学教师李亮对记者介绍说。

  在郑铁柱的老宅子里,记者看到了他的“童年小屋”。在那间黑黢黢的老土房的墙壁上,张贴的贝多芬、聂耳、田汉、冼星海、阿炳等艺术家的照片依然熠熠生辉。这些照片虽然发黄了,但仍然保护得干干净净,特别是盲人艺术家阿炳的照片特别引人瞩目。“孩子可尊敬他们了,每次假期回家,都要打扫和整理一遍。”铁柱的母亲说。

  “铁柱当年是怎样学习音乐的?”记者问。

  “这孩子从小就不让大人操心,从小喜欢唱歌。记得在他6岁的时候,村小成立了‘育红班’(就是学前班),铁柱第一个进了育红班。后来听老师说,听歌的时候,铁柱特入神,唱歌的时候特精神。再后来,老师就让铁柱领着小朋友们唱歌。”回忆起当年的铁柱来,他母亲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据她母亲说,郑铁柱自从上学后,这个农家小院就有了歌声。他走路时唱歌,玩耍时唱歌,替父母喂鸡干家务活儿时还是唱歌。后来家里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听不到那稚嫩的童声,大家就感觉闷得慌,父母就到处喊他。

  有一年夏天,村小的崔校长说,要迎接“六一”儿童节,组织几个节目。这下激起了小铁柱的极大兴趣,他冒着炎炎烈日跑到他们家的承包田里,向正在割麦子的父母要钱买口琴。后来,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真的学会了吹口琴。在村小庆祝“六一节”演出中,他出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口琴演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是清唱《雨花石》。李老师回忆说:“他唱得好听极了。‘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我愿铺成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黎明。’他带动了同学们的学歌热。大家都问他怎么才能唱好歌,他说每天早晨鸡叫后就要起床开始练声。”

  在采访中,让我感动和震惊的还不仅仅是铁柱对音乐的爱好和入迷,而是铁柱的执著和刻苦。从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师教他练声后,他一直坚持每天清早练声,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5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当郑铁柱理解我采写他成长故事的用意后,他诚恳地告诉我:“学艺术仅仅凭借天赋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阔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必须持之以恒,能吃苦耐劳,有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境界。”随后,他向记者诉说了自己艺考落榜的那段坎坷经历。

  那是2006年1月15日,天特别冷,已经逼近年关,人们大都在“忙年”。就在这天,郑铁柱只身一人闯进济南,为参加艺考“备战”。当时,山东音乐和美术专业还没有实行联考,他在济南住了10天,跑了济南的6所高校,报名、笔试、面试,但最终没有拿到一所自己心仪的高校的“艺考过关通知”。艺考没有过关,就意味着高考的落榜。“那个年过得特郁闷!”我感觉到郑铁柱的遗憾。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艺考绝不是个技巧问题,本质是文化底蕴,是综合素质。于是,从那时起我真正开始了全面学习,解决了偏科问题。态度是解决了,但基础太差,所以当年的高考仍然名落孙山。我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奋斗,终于顺利通过2007年的艺考关,在当年的高考中以高于艺术线34分的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录取。”郑铁柱淡定地说,“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所以我不顾家庭劝说,依然报考了北京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还幸运,一次就考上了。”

  郑铁柱说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力因素,80%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智商、天赋等先天带来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情商、意志、习惯等后天培养起来的。”这话同样适合于走艺术之路的人。一个有志于在艺术事业上作出一点成绩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天分,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道理显而易见。真正的、高雅的艺术,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那震撼心灵的音符和色彩,岂能仅靠天赋就能撑起?著名文学家冰心曾经说:“成功的花,我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为什么我们常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啊!一个搞艺术的成功人士,他(或她)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正因为如此,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几乎把全身心投入在了学习上。我正在阅读《莎士比亚全集》,越读收获越大。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宁愿放弃十个印度,绝不丢掉一个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代表的是一座文化的丰碑,可见,他的博大和厚重!为什么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还要有一项叫“综合素质测试”,就看你这个追求艺术的人有没有文化功底。

  在回归现实中学会了选择

  黄泽生,女,29岁,2003年艺术考生,2007年7月毕业于青岛某大学园林设计专业,现就职广东某房地产公司。

  在采访“老艺术生”中,黄泽生是工作和生活相对殷实和滋润的一位。在她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她一边不时拨弄着数码相机,一边微笑着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你是哪年来这个公司的,为公司负责什么业务?收入怎样?”我的真实想法是了解一下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情况。

  “2007年7月15日,举行完毕业典礼我就来了。那年春天恒大房地产公司广东总部招聘,我看自己符合条件就报名应聘。笔试和面试都很顺利,5月份签定的合同。来报到后就负责园区规划、绿化设计工作,我们公司很正规、工作很稳定,收入逐年稳步上升,现在我月工薪5000多元。我干园区设计快5年了,感到非常舒心。只要外出我就带上相机,随时拍下美丽的景点和漂亮的设计,一有空就欣赏研究。”黄泽生十分健谈。看得出她对自己的选择、工作和生活都很满意。

  “我知道你是通过艺考一路走来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有哪些得失啊?”我十分乐意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走好艺考之路问题。

  “我从小就喜欢涂涂抹抹,后来我就学习美术。2003年艺考的时候,我报的是绘画专业。那时艺考热比现在还疯狂,会画不会画,喜不喜欢美术,只要文化成绩不太好,都想走艺考这条捷径。记得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农村非重点高中。招生时都是重点高中挑拣后不要的学生到那里就读,成绩可想而知,但每年春节前后艺考的时候,我校比其他学校背画夹的多。背着画夹,提着大包小包,去赶车,浩浩荡荡,就像过去到南方的打工仔,非常苦。为了拿到‘考证’,就采取“广撒网”的战术,当时我给自己安排了12场考试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每4天就要考试一次,而且不在一个城市,如此之长的战线给人带来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困乏且可想而知,还有报名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前后花了近两万。

  “折腾了近半年,哪顾得上学文化课?高考时成绩一般,录取了一个专科。我也彷徨过,苦闷过,好长时间不能自拔。多亏了选修课翟教师的引导,他给我指出了两条路:一是扎扎实实学习,准备“专升本”;二是学好园林设计专业,准备就好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翟老师的英明。我精神振作起来了,开始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过去那种“懒懒散散”、“涂涂抹抹”的松懈和虚幻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和理想、兴趣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人只要解决了思想问题,就有使不完的劲头。记得,宿舍里第一个起床的是我。自习室里第一个到达的是我,当然最后一个离开的还是我。学校图书馆里,凡是涉及园林设计专业的书籍我几乎都借阅了。屈指算来,我读专业学术著作不下50本,光笔记就摘记了厚厚的12本。期间,我还在园林杂志《绿色科技》上发表过一篇理论文章,题目是《住宅与园林一体化设计构想》。

  “两年后,我考上了青岛科技大学园林设计本科。又过了两年,我又以园林设计的突出成绩被恒大房产公司录用。我曾对翟老师说:‘感谢您,是您让我实现了‘软着陆’,成为一个学有所成的人。”

  黄泽生

  在被商人称作遍地是金的2007年,我幸运地从事了房产业。从此,就和测量、计算、画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变得十分理性,在说话和办事上,只要是原则性的事情我都要求自己谨慎再谨慎。

  今年回老家过年,见到高中时候的美术班同学,他们都说我变了。这些年的打拼磨砺使我认识到:“艺术需要想象,现实要求理性。”

  吴冠中老先生说,画画这条路很难走,需要艺术天分和苦难的经历,艺术更不是画图这么简单,美术也不能成为职业,没有灵魂、没有灵感的作品,画得再好看,也不会成为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我的理解和体会是,有天赋和爱好,又有条件,是可以学习画画的,画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甚至还可以提高幸福指数。因为温饱解决以后,文化需求会更加强烈。不承认这一点也不实事求是。但是,学画画,千万不要给它附加什么寄托什么,更不能妄想通过画画成家成名。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

  起初,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想入非非的,甚至还设想办画展,卖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幼稚可笑。自己那点功底可怜得很,但是没有自知之明。多亏了我的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教诲,使我回到现实中,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务实,学到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本领。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整理的艺考分享:那些艺考者的故事(组图)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教育网。

责任编辑:
本文标题:艺考分享:那些艺考者的故事(组图)
wap地址: https://m.dngk.com/newsdetail/84340.html

与“艺考分享:那些艺考者的故事(组图)”相关推荐